彭德怀的情怀与担当
发布日期:2018-12-06 浏览次数:271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今天是彭德怀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彭德怀同志一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怀念和爱戴。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严于律己,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彭德怀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我们选取了他工作生活中的一组故事,与读者共同感受那份爱国爱民的情怀和君子怀德的担当。
故事一:一块银元
1926年,年仅28岁的彭德怀在湘军已经担任了团长,每月能领到几百块大洋。对于这些钱,彭德怀既没有寄回家去盖房置地,也没有去享受,而是在团里组建了一个“救贫会”,专门用来救济那些生病负伤和家境贫困的士兵,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彭德怀微微一笑:“因为我也是苦出身。”
1928年,彭德怀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他将历年积攒下来的7000大洋,全部用作起义经费,创建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在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路上,彭德怀率先提出了官兵一致的主张,从那以后,直到建国前,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岁月,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彭德怀始终和士兵一样,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日子。
一次,彭德怀在赶往前线的途中,发现一个小战士在路边睡着了,他跳下马,想唤醒他,想不到睡得懵懵懂懂的小战士居然照着彭德怀的胸口就是一拳,彭德怀被打愣了,但由于军情紧急,他什么也没说,骑上马走了。很快,这个小战士以殴打军团长的罪名,被五花大绑地推到彭德怀面前,小战士看到威严的彭德怀,不知要受什么责罚,吓得脸都白了。想不到彭德怀走过去为他松开绑绳。当彭德怀得知这个小战士只有16岁,是因为疲劳过度才在路边睡着时,很是心疼,把身上唯一的一块银元掏出来,塞在小战士手里。小战士说什么也不肯要,彭德怀便以命令的口吻让他收下,小战士感动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不久,在广昌保卫战中,这位小战士英勇牺牲,打扫战场时,人们发现,他手里还攥着那块血染的银元。
故事二:“顺利的时候,我指挥你们,危险的时候,我哪能不顾你们”
彭德怀作为一位高级指挥员,他对士兵的爱,更多地表现在战场上,越是危险的时候,他越是把士兵放在心上。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率领只有两万人的西北野战军与全式美械装备25万之众的胡宗南对垒。彭德怀遵照毛主席制定的“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一系列胜利,然而,在西府战役中,由于求胜心切,加上对敌情估计不足,部队突然遭到敌人重重包围,尤其是青海的马家军,集中了三个骑兵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气势汹汹地杀来,情况十分危急!司令部的同志都劝彭德怀赶紧撤退,彭德怀却惦记着打阻击的教导旅,他下令,一定要把教导旅接应出来。经过一夜鏖战,当突围出来的幸存者见到彻夜未眠、满身尘土的彭德怀时,不由得哭了。他们拉住彭德怀的手,“彭总,这里太危险,你不应该在这!”彭德怀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他说:“顺利的时候,我指挥你们,危险的时候,我哪能不顾你们,自己跑了,这不是共产党的指挥员。”事后,彭德怀专门召开大会,就这场战役做了深刻的检讨,参加这次会议的陕甘宁政府主席林伯渠深有感触:“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威可畏,有德可怀,彭德怀就是这样一位有德可怀的人。”
故事三:对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人毫不留情
彭德怀是人民的儿子,毕生倾注的都是对人民的爱。在他心中,人民是天,百姓是地,人民群众的恩情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正因为对老百姓爱之切切,所以他对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人毫不留情。那年,他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回家乡去搞调研。他来到一户老乡家,发现老乡的房子被拆得七零八落,窗户只剩下一个框子,嗖嗖地往里灌风。彭德怀问,“这是怎么回事?”老乡答,“是大跃进的时候,让生产队拆走炼铁了。”彭德怀皱皱眉头,“那这一年多,你就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老乡没说话,眼里含了泪。彭德怀转身出去了,他来到支书家,发现支书的房子窗明几净。彭德怀二话不说,拉起支书就走,一直把支书拉到村民家,指着那残破不堪的房子问:“这房子是你拆的?”支书支支吾吾,说拆房的时候他还没当支书。彭德怀火气不减:“那你当了支书,为什么对此不闻不问,麻雀困觉还有个竹筒眼,人连个窝都没有,行吗?”支书低着头,不敢看彭德怀。彭德怀又问:“村里像这样没房住、住破房的社员有多少户?”支书犹豫了一下,说有几十户。彭德怀大声道,“我现在就命令你,马上组织人把这些社员的房子盖好,过两天我来检查,你要是盖不好,我就让人把你家的房子扒了,让你也尝尝没房住的滋味!”
故事四:“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不是封建朝代的王公大臣”
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每次下部队视察都轻车简从,最反对前呼后拥。有一次,他去东北视察,铁路部门按照他的职务,给他安排了专列。彭德怀坚决不坐,一定要让警卫参谋景希珍去给他买普通客票。景希珍劝慰彭德怀:“您是国家领导人,坐在普通车厢里不安全。”彭德怀火了:“你别拿安全给搞特殊化找理由,我就不信,谁想成心害我老彭不成?!”景希珍见说不动彭德怀,只好去找铁道部门的领导,他们告诉彭德怀,专列已经安排好了,不坐也是浪费。彭德怀像没听见一样,坐着纹丝不动。景希珍走过去给彭德怀拿行李,被彭德怀喝住:“你给我放下!”景希珍的手僵在空中,不知怎么办好。彭德怀的犟劲上来了:“如果你们一定要安排专列,那我就不走了。”最后,铁路部门按照彭德怀的要求,取消了专列,在普通旅客列车上给他安排了一个软卧包厢。彭德怀拿过票看了看,笑了:“这还差不多,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不是封建朝代的王公大臣,不能一出行就先摆个銮驾,摆那个排场干什么?!”
故事五:“有时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彭德怀历来反对送礼,对送礼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他到南方去视察工作,临走时,发现有人往他乘坐的汽车后备厢里装酒。他走过去,问:“这酒哪来的?”景希珍答:“他们送的。”彭德怀追问:“谁送的?送谁的?哪个出的钱?”景希珍被问住了。彭德怀严肃地说:“出发的时候我就讲过,一路上又不停地在讲,我们绝不收礼,你们怎么就是不执行?!”陪同的干部解释道:“这些酒是当地的土特产,不值多少钱,就是一点心意,请首长带回去尝一尝。”彭德怀较真道:“你们不是每个人来,都表示这番心意吧。”陪同的干部窘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彭德怀语重心长道:“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关心首长,实际上是害了他们!别小看这一箱酒,有时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彭德怀说完,督促景希珍把酒全部卸了下来,一瓶也没留。
故事六:近水楼台不得月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实现正规化,走与国际接轨的道路,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实行军衔制,全军的评衔工作由彭德怀总负责。
这天,彭德怀下班回到家,看到在“哈军工”读书的侄子彭起超坐在客厅里。彭德怀走过去问:“你怎么回来了,现在学校并没有放假嘛!”彭起超气鼓鼓地站起来,“伯伯,我对你有意见!”彭德怀一怔:“你有什么意见,提吧。”彭起超话中带气:“我们学院这次评军衔,我被生生地压低了一级,我知道,这是伯伯你的意见,你当国防部长,为什么不按政策办事呢?”彭德怀笑了:“别那么大的气,你坐下来说,什么叫政策。”彭起超认真地说:“我是15岁在延安参的军,属于抗日干部,在解放战争中立过功,受过伤,上学之前就是副连长,按照文件上规定的条件,完全可以评上尉……可学院就给评了个中尉,那些跟我一块参军的战友,人家在别的单位评的都是上尉,你说,日后我要是跟人家站在一起,我不是比别人矮一头吗?”
彭德怀望着满腹怨气的侄儿:“你说得不错,你们陈院长在和我谈到‘哈军工’评衔时,他确实提到了你,说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按调干学员统一授中尉军衔,确实有点吃亏,他问我怎么办,是我提出要压低你的军衔的。”彭起超腾地一下站起来:“伯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可是你的亲侄子!”彭德怀脸上呈现出一种严肃的神情:“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侄子,我才必须这样做。因为了解你的人,比如陈赓院长,知道你是凭本事当上上尉的;可不了解你的人,一定以为你是靠彭德怀的关系戴上这个牌牌的。”
彭起超噘着嘴:“伯伯,你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确实没有错,可评军衔对我来讲,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日后的进步和发展。”
彭德怀轻轻拍了拍彭起超的肩膀:“起超,说句心里话,搞军衔制要说评得绝对公平,很难,不少干部战争年代流血负伤都没流过泪,可现在为了一颗豆豆,争得面红耳赤。远的不说,就说你父亲吧,他连胜利都没看到就牺牲了,我们活着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为一点蝇头小利去闹情绪呢!”彭德怀说完,走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彭起超为了赶火车,很早就出了家门,没有和伯伯告别。当火车就要启动的瞬间,他听到有人喊他,透过人群望去,原来是妹妹彭钢。彭钢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把一条围巾和一封信递给彭起超:“这围巾是伯伯让我带给你的,他说哈尔滨的冬天冷,他还亲自给你写了一封信。”
火车开了,彭起超坐在车上,打开那封信。上面是伯伯的亲笔:“起超,你既为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的家风,那就任何时候都要清正、廉洁、诚实。老实人有时会吃亏,但从长远看,老实人不吃亏。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你还会为肩上多一颗豆豆、少一颗豆豆烦恼吗?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你也许一时想不通,但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严是爱,松是害……”
彭起超读着读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