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结构与抗震课题组在钢结构抗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1-09-29 浏览次数:1948

近日,我院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结构与抗震课题组在钢结构抗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JCR Q1,IF=3.646)上,论文题为“Numerical study of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double-hinge steel frame joint”,魏建鹏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田黎敏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等项目资助。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结构与抗震课题组首次提出双铰接梁柱钢节点,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该新型节点的抗震性能,验证了节点的可行性。新型节点能够在地震后通过更换耗能板,快速恢复建筑使用功能,该研究成果可为钢结构抗震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较于传统单铰接节点,双铰接节点主要有两点优势:在相同节点转角情况下,受拉侧耗能板的拉伸变形约是单铰接节点的2倍,而受压侧耗能板的压缩变形较小,双铰接节点能够更加充分发挥耗能板的耗能能力,且不会过早出现受压失稳;从受力角度来看,双铰接连接件释放了钢梁的轴力,转由两个耗能板承担,双铰接连接件仅承受竖向剪力,弯矩和轴力由耗能板的拉压力提供,减轻了连接件的负担,有助于双铰接节点耗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节点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变形受力与预期较为吻合,塑性变形集中于耗能板,而连接件及其余部件基本处于弹性阶段;双铰接梁柱钢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且具有较强的震后可恢复功能能力。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3974X21004454

下一阶段,结构与抗震课题组将依托重点实验室3m×3m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减震外挂墙板-基础隔震混合控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